全国政协委员许强:加强青藏高原工程建设生态影响监测预警
? ? ? ?地质灾害隐患的早期识别和监测预警是全国政协委员、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许强长期关注和研究的课题。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许强建议,加强对青藏高原重大工程建设对生态地质环境全生命周期监测。
? ? ? ?许强指出,近50年青藏高原暖湿化显著,年平均气温增速超过同期全球的2倍,极端高温和极端降水事件发生频繁,冰川退缩,冻土消融,“亚洲水塔”功能不稳定性加大,气象灾害及衍生灾害增多,这些都对基础设施和当地及下游居民生产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未来青藏高原仍将保持增暖趋势,气候与生态环境灾害复合风险加大。特别是随着人类工程活动的加剧,青藏高原生态变化将进一步强烈,而目前我国对青藏高原多圈层综合观测不足,灾害风险及早期预警科技水平有待提升。
? ? ? ?许强认为,对青藏高原重大工程建设对生态地质环境影响的全生命周期监测,应至少包括3个方面:在重大工程项目实施前,要尽可能通过系统观测获取生态本底,分析研究冰川跃动、积雪融化、冰湖溃决、冻土融退、陆生和水生生态环境等生态地质环境条件与动态变化;在重大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要通过原位观(监)测,掌握上述生态地质环境条件对工程建设的响应,分析研究工程建设对生态地质环境的影响,既要保证工程建设安全,又要科学评价工程建设对生态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以便于优化和调整工程建设方案;在重大工程完工后和正常运营期间,应进一步观测相关区域生态地质环境的发展变化趋势,分析研究其生态恢复规律。
? ? ? ?许强还指出,青藏高原地处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挤压地带,地质构造异常复杂,内外动力作用强烈,具有强地震风险、强地壳形变、强地应力集中等特征,是世界罕见的地形变化梯度带,地震和地质灾害频发。结合之前地质灾害隐患的早期识别和提前预警研究,许强建议,应进一步完善高原关键生态脆弱区和高风险区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湖泊涨溢等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建立暴雪、冰崩、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多灾种早期监测预警机制,加强气象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和防控研究,提升高原防灾减灾能力。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修复协会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66号世纪科贸大厦B座2层 电话:010-62119819
京ICP备12052178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702001900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从行业工作角度出发,所载信息部分来自相关媒体,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