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泻火论坛,良家论坛一品楼,51龙凤茶楼论坛,凤楼阁论坛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 协会动态

汪民:推进生态?;ば薷?,必须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

来源:协会秘书处 发布时间 2023-11-14

推进生态?;ば薷?/span>

必须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


汪 民

(2023年11月9日)

?

同志们:

? ? ? ?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生态?;ば薷词巧拿鹘ㄉ璧闹匾槌刹糠?。今天,我们在广东省佛山市召开“全国生态?;ば薷葱录际跣路椒ㄐ鲁晒涣骰帷?,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紧密围绕自然资源部关于生态?;ば薷吹囊幌盗泄ぷ鞑渴?,充分发挥协会组织广泛联系会员单位、全链条衔接产、学、研、用的资源优势和桥梁纽带作用,通过开展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新模式的推广交流,提升全行业生态?;ば薷吹哪芰τ胨?。

? ? ? ? 刚才,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二级巡视员黄建光同志介绍了全国生态修复工作的总体要求和进展情况,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屈家树同志介绍了广东生态修复工作的主要经验和做法,讲得都很好,很重要。会议还安排院士报告、主题报告、专题报告、成果展示等,内容丰富。希望同志们集中精力,把这次会议开好。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 ? ? ? 一、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必须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

? ? ?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问题,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最新成果。

? ? ?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战略高度,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部署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要步伐。现在,放眼全国,无论走到何处,我们都能切实感受到,我国生态环境发生显著变化,从城市到乡村都更加美丽和多姿多彩。实践证明,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 ? ? ?在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自觉把经济社会发展同生态文明建设统筹起来,充分利用改革开放40年来积累的坚实物质基础,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一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则。坚持节约优先、?;び畔取⒆匀换指次鞯姆秸?,像?;ぱ劬σ谎;ど肪?,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人间,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二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原则。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せ肪车目占涓窬?、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三要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原则。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四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原则。要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策并举、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五要坚持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制?;ど拿髟颉<涌熘贫却葱?,强化制度执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六要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原则。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形成世界环境?;ず涂沙中⒄沟慕饩龇桨福加Χ云虮浠屎献?。

? ? ? ?在今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总结新时代十年的实践经验,分析当前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正确处理几个重大关系。一是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持续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二是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不断增强各项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三是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ず拖低持卫?,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ぶ卫泶蟾窬?,综合运用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两种手段,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因时制宜、分区分类施策,努力找到生态?;ば薷吹淖罴呀饩龇桨?。四是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要始终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ど肪?,同时要深化体制机制创新,真正让保护者、贡献者得到实惠,增强不同责任主体的行动自觉。五是“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准确把握路径和方式、节奏和力度。

? ?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今后5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要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 ? ? ?自然资源系统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任务的重要领域。目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首先就是要把思想认识切实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统一到总书记要求上来,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深刻认识和准确掌握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和具体要求。任何一项生态?;ば薷垂ぷ鳎幼畛醯奈侍庹锒?、思路把握和方案制定,到具体的方法选择、模式构建和工程实施,都必须牢牢把握“五个重大关系”,严格遵守“六项原则”,坚定扛起绿色发展的政治责任和历史担当,出色圆满地完成好生态?;ば薷吹母飨钊挝瘛?/p>

? ? ? ?二、我国生态?;ば薷垂ぷ魅〉弥卮蠼购拖宰懦尚?/strong>

? ? ? ?自然资源部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部门之一,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精神和国务院部署,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理念和整体?;?、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的原则,周密开展顶层设计,切实加强规划引领和统筹布局,深入推进制度创新,持续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完善和提升监管能力,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ず托薷粗卮蠊こ?,我国生态?;ば薷垂ぷ魅〉孟灾尚?。

? ? ? ?近年来,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委编制实施全国生态?;び虢ㄉ韫婊⑷;す婊?、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等重要规划,对生态?;ば薷茨勘辍⑷挝?、工程和政策措施等进行全面部署;持续组织开展全国生态状况变化遥感调查评估工作,对全国生态系统质量与功能进行综合评估;《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印发实施,生态?;ず煜咧贫壬仙艺铰裕幌群笞橹凳┤剿痔锖萆;ば薷垂こ淌缘愫褪着剿痔锖萆骋惶寤;ば薷垂こ滔钅?,以重大工程和政策机制创新,推动重要区域生态系统整体?;ば薷吹睦砟畹玫匠中炕吐涫?。在各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和全行业全社会共同努力下,生态?;ば薷锤鞣矫婀ぷ魅〉弥匾?,成就举世瞩目。

? ? ? 一是构建国土空间生态?;ば薷凑铰愿窬?。在《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中,明确了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黄河重点生态区、长江重点生态区、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南方丘陵山地带、海岸带等“三区四带”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格局,布局了生态?;ば薷?、自然?;さ睾蜕锒嘌员;さ戎卮蠊こ獭⒅氐愎ぷ魅挝?。生态保护修复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渐提升,生态保护修复观念由重生态环境治理、轻预防?;ぶ鸩阶湮;び畔?、自然恢复为主,生态保护修复模式由局部恢复、末端治理逐步转变为生态空间严格管控、生态系统整体?;ば薷矗醪焦菇ㄆ鹨晕す疑踩?、稳定和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涵盖生态系统“结构、过程、格局、功能、质量”综合调控的生态?;ば薷刺逑?。

? ? ? ?二是统筹实施生态?;ば薷粗卮蠊こ獭N啤叭拇蓖吵锊季质凳?1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ず托薷垂こ?,统筹各类生态要素,以流域为主要单元,实施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累计完成治理面积8000万亩。报请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ば薷吹囊饧?、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的意见、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项目规范实施和监督管理的通知等文件,调动全社会力量投身生态建设。

? ? ? ?“十三五”以来,自然资源部坚持陆海统筹、河海兼顾、综合施策、系统治理,在重点生态功能区,支持地方实施了44个山水工程,累计下达中央财政资金近800亿元,完成?;ば薷疵婊?30万公顷。2022年,“中国山水工程”获得联合国首批世界十大生态恢复旗舰项目,被评价为全世界最有希望、最具雄心、最鼓舞人心的大尺度生态修复范例之一。内蒙古的乌梁素海流域山水工程,根据流域内不同自然地理单元和主导生态系统类型,分区治理,部署实施了7大类35个子项目,综合采取沙漠治理、草原生态修复、露天采坑治理、人工湿地修复、水土流失治理等各类措施,使乌梁素海整体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水质得到提升,栖息鸟类的物种和数量明显增加。

近年来,以长江干支流、京津冀周边及汾渭平原、黄河流域等区域为重点,有序推进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累计完成治理面积435万亩。坚持陆海统筹、河海联动,深入开展海洋生态?;ば薷醋ㄏ钚卸⒑0洞;ば薷垂こ痰戎卮笙钅?,累计整治修复海岸线2000公里、滨海湿地60万亩。

? ? ? ?三是发布一批生态修复技术标准规范和技术成果?!吨泄接蛏》智?试行)》技术成果,将全国陆域划分为6个一级生态区、47个二级生态区、233个三级生态区,为分区分类开展生态?;ば薷刺峁┝丝蒲еС?。自然资源部联合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印发《山水林田湖草生态?;ば薷垂こ讨改?试行)》,全面指导和规范山水工程实施。制定国土空间生态?;ば薷础⒖笊?、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等20多项技术标准,其中《矿山生态修复技术规范》“1+6”行业标准,包括《煤炭矿山生态修复与土地复垦技术规范》、《金属矿山生态修复与土地复垦技术规范》《矿山生态修复监测技术规范》等国家标准,《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方案编制导则》《矿山生态修复工程验收规范》等,为加强科学治理矿山环境和生态修复提供了技术指导。

? ? ? ?针对大量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问题,开展了《土地复垦条例》、《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矿山地质环境?;す娑ā沸薅┣捌诘餮泄ぷ鳎瓿闪死芬帕艨笊酵及吆瞬楣ぷ?,摸清了家底,编制完成了《“十四五”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行动计划》。

? ? ? ?四是加快科技进步,新理论、新认识、新发现、新技术不断涌现。组织推荐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创新适用技术推广名录》,征集到了一批符合国家绿色高质量发展要求,能取得良好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关键技术。如,西北干旱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技术、高寒矿区露天排土场机械化土壤重构及植被恢复新技术、高原高寒地区煤炭生态地质勘查与生态修复关键技术、高原高寒地区煤炭生态地质勘查与生态修复关键技术、“藤立方+”矿山边坡生态修复应用技术、高陡边坡植生洞复绿技术、植被混凝土/植生水泥土生态修复技术、复杂化工场地土壤-地下水协同修复关键技术耦合与应用等,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生态保护修复、矿山生态修复、水生态修复、退化土地生态修复治理、土地整治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形成了一批可复制推广的典型案例。

? ? ? ?三、推进生态?;ば薷矗帕μ窖盎谧匀坏牡刂式饩龇桨?/strong>

? ?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因时制宜、分区分类施策,努力找到生态?;ば薷吹淖罴呀饩龇桨?。这既是总书记给我们下达的重大政治任务,也为地质工作支撑生态?;ば薷粗该髁朔较?。

? ? ? ?地质工作的基本使命,就是了解自然,认识自然,通过探索地球奥秘、把握自然规律,为人类解决各种资源环境问题提供基础保障。地质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准确把握人地关系、进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 ? ? ?在2021年7月和2022年11月协会举办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び氲刂试趾Ψ乐窝踅涣骰岷图际跻滴衽嘌蛋嗌希颐窃偷刂试趾Ψ乐斡肷;ば薷吹墓叵狄约暗刂使ぷ髯偷任侍?,进行过深入探讨与交流。一个重要共识就是生态?;ば薷蠢氩豢刂使ぷ鳎刂使ぷ髟谏;ば薷粗写笥锌晌?。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关注的是生态系统的安全、生态与景观三大功能,其中安全是基础,生态是核心,景观是表现。三大功能相互作用,互为支撑,浑然一体。安全功能最为根本,也最为重要。如果基础不稳,崩塌、滑坡、泥石流肆虐,地面沉降、地裂缝严重,就不可能有良好的生态与景观面貌。之所以开展生态修复,主要是因为自然生态系统受到了损伤??笊娇稍斐傻纳教迤扑椤⒌匦蔚孛财苹档?,既是生态?;ば薷吹闹氐悴课?,也是地质灾害治理的重点内容。从这种意义上讲,地质灾害防护治理本身就是生态修复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现在从事地质灾害防治的工作力量,主要来自地质行业,这支队伍有能力、也有条件在生态?;ば薷粗蟹⒒又匾饔茫;ば薷刺峁┗谧匀坏牡刂式饩龇桨?。

? ? ? ?表生地质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决定着人类的生存安全和生存质量。而表生地质环境的状况又由其所处的地质条件所控制。土壤来自岩石的风化,岩石是土壤发育的母岩。有什么样的母岩,就有什么样的土壤。母岩不同,土壤的构成也就有所不同。大气降水渗入地下,与岩土进行着各种各样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形成不同的岩土溶液。母岩所含物质成分便由此迁移,被植物吸收,进入生物链,还有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成分交换,以及地下气体的排放,共同构成人类生存环境的基础支撑。

? ? ? ?山水林田湖草沙之所以是生命共同体,关键在水。借助太阳和大气,通过蒸发蒸腾、降水、浸润吸附渗透和地表地下流动,水将其它自然因素联系在一起,相互作用,循环往复。无水死寂沉沉,荒漠一片,有水则全盘皆活,生机盎然。

? ? ? ?自然状态下,一条河道,沿其垂直方向,有河流、漫滩湿地和广泛分布的地下水。在不同时段和地段,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作用,互为补充,滋养万物。河流一条线,地下水一大片。线成网,片成面。以线带面,以面补线,地上地下水位上下起伏,决定着一个盆地或流域生态的基本格局和演化方向,是生态保护修复顶层设计首先应当考虑的基本问题。

? ? ? ?我们开展生态保护修复,一定深入系统地分析当地的地质构造、矿物岩石、地形地貌及其历史变迁和地质演化,特别是当地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坚持以地球系统科学理论为支撑,深刻认识各类自然现象和作用过程,准确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遵循规律,顺势而为,努力探寻生态?;ば薷吹淖罴呀饩龇桨浮D壳暗刂使ぷ饕丫晒μ剿鞒隽艘恍┠J?。

? ? ? ?一是察汗淖尔禁采地下水恢复萎缩退化湖泊模式。察汗淖尔史称“漠南盐池”。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针对察汗淖尔生态环境现状,从水文地质角度开展湖泊湿地调查,在全流域内开展专项水文过程及生态效应研究。

? ? ? ?针对湖泊日益萎缩现状,持续开展“水改旱”,压减地下水开采量?;诘叵滤纺J剑幸逑卮笄喙?、三工地、大营盘等区域划定为地下水禁采区,从地质角度调整优化“泉—河—湖”水生态系统。针对以察汗淖尔为典型代表的坝上高原湖泊群,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湖面萎缩退化,干涸湖区土壤出现不同程度盐渍化,在一定温度、风力条件下产生大规模盐尘暴,威胁京津冀地区大气环境的状况,提出近期加强干涸湖区覆盖,在冬春季结冰期进行补水,利用冰层阻止盐尘释放;中远期通过地下水压采等措施将察汗淖尔恢复为永久性湖泊;在盐尘轻度释放区种植芦苇、水葱、萍蓬草、梭鱼草等,减少盐尘释放量的系统化治理建议,为实现从“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再到“全域联治”的重大转变提供了地质解决方案。

? ? ? 二是煤炭矿集区结合地质环境背景选择生态修复模式。位于黄河“几”字弯区的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有井采煤矿56座、露天煤矿65座,井田面积总计1476.87平方千米,约占全旗面积19%。长期、高强度的煤炭开采带来地面塌陷、土地损毁、植被和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等一系列环境问题。

? ? ? 中国地质调查局廊坊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针对准格尔旗煤炭开发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开展了支撑生态修复地质调查工作,查明了当地水文地质条件和矿山开采、土地利用、林草湿地分布、植被覆盖等要素的分布与影响,以主要评估采矿对生态环境影响程度、兼顾地质环境背景、突出重点为原则,综合评价矿山生态环境,划分四个生态影响分区,建立三大生态要素层,构建矿山地质环境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和生态系统恢复力评价模型,对矿区集全面进行生态修复适宜性评价,总结形成了矿山复绿、矿山公园、养殖场、光伏发电、农业用地5种值得推广的煤炭矿集区生态修复模式。

? ? ? ?三是坝上高原依据地表基质推进科学绿化模式。2017年以来,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实施承德生态文明示范区综合地质调查工程,开展了自然资源及地表基质综合调查试点,查清了坝上高原三北防护林退化的地质影响因素,发现钙积层、基岩风化壳和地下水位对植被生态具有明显控制作用,首次探索完成塞罕坝林水关系研究,为坝上高原三北防护林退化区生态修复和未来科学绿化地质适宜性选址提供了技术支撑。

? ? ? ?研究表明,钙积层约束植被根系向下生长发育,绿化需要依据地表基质类型选择合适的乡土树种;坝上高原约束植被生态的地下水位埋深应控制在6米以内;植物维护需依据地表基质水分而调整用水策略;扩大造林规模宜选在玄武岩和花岗岩基质区,应重点推广针阔混交林,并增加蒙古栎等乡土树种。

? ? ? ?四是南方岩溶区石漠化一体化系统化治理模式。中国地质调查局通过组织实施南方岩溶区石漠化调查监测,系统掌握了我国石漠化最新现状和演变特征。截至2020年,全国仍有石漠化面积8.45万平方千米,主要集中分布于云南东部、贵州西部和广西中部地区。

? ? ? ?桂林岩溶地质研究所历经20多年持续科技攻关,在石漠化生态修复基础理论、技术研发、产业示范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建立了马山弄拉、平果果化等20余处石漠化治理示范区,形成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弄拉模式”和“果化模式”,关键技术与模式在西南300多个县40万平方千米岩溶区推广应用,带动西南地区治理石漠化面积2万平方千米,1000多万人受益。

? ? ? ?五是滨海湿地调蓄水资源维系生态系统健康模式。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查明了影响黄河三角洲湿地植被分布的水—盐阈值,确定了不同类型的植物生长季节最适宜的水位和盐度,发现芦苇的适宜生长地下水位埋深应当小于0.6米、盐度小于15‰,依此圈定适宜芦苇生长的区域范围,优选出适于自然恢复芦苇的生长区域。依据生态需水量季节变化及可用水资源量情况,提出了每年4月~5月适合为植被进行季节性补水,以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稳定和健康发展等建议。

? ? ? ?研究发现,黄河三角洲古河道与现行河道易于连通,地质条件适宜蓄水,古河道疏通后的蓄水空间约为3.2亿立方米,可在汛期发挥储水功能,改善湿地水文连通性,提高湿地自然恢复能力,有效解决黄河三角洲水资源时空分配不均问题,依此提出尽快恢复盐沼的潮汐连通性,减少人为修建道路和水坝,修建过水通道,疏通潮汐通道,为统筹?;ば薷春驮龌愎烫继峁┝丝蒲У牡刂史桨?。

? ? ? ?类似的例子很有很多。推进生态?;ば薷?,提供地质解决方案,必须转变传统观念,扩大研究视野,加强跨学科研究和多专业综合,从新的视角开展新的探索创新,整体性、系统性地解决生态文明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要地表地下统筹考虑,将地质构造运动与气候变化相联系、将地质构造单元与地表地理演化相联系、将地质营力作用与人类活动影响相联系、将地质作用与地理过程相联系、将生物多样性与地质地貌多样性以及地球生物化学过程相联系,通过传统工作方式方法的转变,加深整体对自然过程与规律的把握,切实提高生态?;ば薷吹目蒲院陀行?/p>

? ? ? ?推进生态?;ば薷?,必须着力实践创新。各地情况差别很大,要坚持因地因时制宜,依托现有山水脉络,针对突出问题,结合当地自然单元的完整性、生态因素的关联性、资源要素配置的合理性、以及各种生态受损的严重性,准确诊断,找准问题,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统筹考虑生态?;ば薷吹哪勘耆挝窈痛胧┦侄?。

? ? ? ?同志们,当前,我国资源压力较大、环境容量有限、生态系统脆弱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的基础还需要进一步巩固。生态保护修复,还面临体制、机制、法制等方面问题,基础支撑薄弱,工作任务繁重。我们要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按照自然资源部总体工作部署,全行业积极行动,凝心聚力,开拓创新,顽强拼搏,奋力谱写新时代生态?;ば薷葱缕?。

? ? ? ?谢谢大家!


证书查询 |留言板|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修复协会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66号世纪科贸大厦B座2层 电话:010-62119819

京ICP备12052178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702001900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从行业工作角度出发,所载信息部分来自相关媒体,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